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東北結婚風俗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東北結婚風俗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東北人的結婚風俗
1.雙方父母見麵協商訂婚事宜,主要是訂下黃曆和男方的聘禮多少。目前比較大眾化的是10.8萬,但主要視雙方經濟條件而定。所收禮金按經濟條件情況返還,如果女方條件一般如果收88888的話返還給男方38888-58888不等。如果女方條件不錯,就直接收下全部禮金並購置一輛轎車給男方。
2.到訂婚日之前肯定還有大把的時間的,在這段時間裏就是要添置兩人訂婚所需要的東西,我們以男方給女方的東西開始。
(1)金飾一套。包括耳環,手鐲,(腳鏈),項鏈,對戒一對,鑽戒一枚(鑽戒現在大概價格買到15000左右就可以了,其實也可以去金器店買裸鑽選擇自己喜歡的式樣打造價格相差很大,大約可以節約35%,注:前提先問過家長,有些家長喜歡買24K的純金覺得可以保值,年輕人就不喜歡了覺得土氣)。
(2)喜糖。包括糖金杏一對。溫州喜糖分大小,所有女方所需要的喜糖全部男方負責包括喜糖內的紅包(目前紅包50-100都有人放,視雙方條件跟喜糖的多少而定)。
(3)手表。過去為對表,現在鑒於各種電子產品都有手表的功能,隻買一隻給女方也很多。價格視各自對款式的喜好和經濟條件而定,通常為一萬左右。
而女方要購買的東西為:
(1)男方結婚訂婚時所穿的西裝一套,襯衫兩件,領帶兩條,鞋子兩雙(休閑跟皮鞋各一雙)休閑裝兩套,襪子一打,金器:手鏈和項鏈各一條(如果給伴郎的紅包少於580就需要再買條襯衫給伴郎)。(金器這個偶不知道,我那時也沒這麽做)
(2)碗碟一套有88件98件108件可以選擇,視情況購買。現在溫州的店主要集中在解放路、飛霞北路(本人是在解放北路鐵井欄對麵的一家陶瓷店購買的,質量不錯,以後摔壞了還可以去原店配)。建議多跑幾家,多比較,不然各方開價差別不小。送碗也得挑個日子,溫州人有“穩當”一說,“穩”諧音溫州話的“碗”。現在市場的碗分骨質瓷和陶瓷,建議還是買陶瓷,耐高溫不易裂,而且還不像骨質瓷那樣日子久了容易積汙垢。還有就是注意,最好買微波爐適用的,這點日後很實用。
(3)六樣分柑橘,糕點,棗子,桂圓,蓮子,花生。再把男方送的糖金杏回送一隻給男方(六樣在溫州有專門的店可買,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,在西城路的菜市場附近就有一家,專門用臉盆和包裝紙包好,需提早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去預定)。
3.訂婚日:溫州人現在訂婚酒席分兩種,一種是中午女方家擺設酒席宴請男方的父母以及伴郎出席,晚上則由男方回請女方。另一種就是雙方父母加上至親好友一起於某酒店設宴訂婚。一般現在市區選擇後者的比較多,下午男方驅車盛裝至女方家中迎接女方及其父母,並給女方弟弟或者妹妹皮箱錢(皮箱錢所指的就是女方弟弟或者妹妹不讓姐姐出嫁拉著皮箱不肯走,你要給他錢他才肯放人,上輩人這麽解釋的,還有就是女方要是獨生子女,就給女方的媽媽)。關於皮箱錢,也有是在結婚日給的。皮箱錢大概在5800-10800不等。到酒店後給雙方父母敬茶,向親朋好友敬酒以見證你們的愛情(反正一個字。喝~~~)
東北婚禮習俗有哪些?
樓主說的那個是具體一個地方的風俗吧我不太清楚
東北地區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,除了大多數的漢族以外,還有滿族、朝鮮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少數民族。一些文化相互融合,就形成了東北地區獨特的文化現象。婚俗也是一樣的相互融合,有自己的特色。
先說定親。在我們東北地區,定親一定要有媒人。就算李家的小夥看上了張家的姑娘,兩人你有情來我有意,兩家的大人也沒啥意見,但也要象征性地請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來給做個媒人。這就叫明媒正娶。這種媒人最好當,隻是在兩家之間就一些麵子上不好說的話,給傳傳話兒。無非是什麽一些彩禮錢的事情。
談到彩禮。彩禮分頭茬禮和二茬禮。就是分兩次把達成協議的彩禮錢拿給女方。這也不是隨便的就拿過去,也要有個儀式叫過禮。過禮時,兩個年輕人和雙方的父母,還有三姨二姑媽等等和媒人相會在男方家裏。女孩要給在座的各位敬煙,相互引薦,認識一下。
過完禮之後,這準新娘就會用這筆錢給自己置辦嫁妝。這以後呢,要看兩個人相處得怎樣,婚期定在什麽時間。一般不會拖得太長時間,因為,隻要不結婚,逢年過節,男方家裏都要把姑娘接來過節的,這過節也不白過。男方家裏的父母是要給沒過門的準兒媳一筆錢。所以時間長了,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所以,一般人家都是定下來以後,一兩個月,三五個月不等,就張羅迎娶了。在迎娶之前,還要有第二茬禮要過。這次就把還差的餘額一次性的付清,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個儀式了。一般由媒人把錢給姑娘帶過去就可以了。也有的叫“幹折幹卷”,也就是講好了多少彩禮錢,一次性的付齊,沒有第二次了。
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齡的男女青年,眼看著一年比一年年齡大了,可是婚事就是解決不了。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,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點放鞭炮的時候,要那個年輕人搬一下“葷油壇子”。東北人家都吃“葷油”,就是豬大油。這就寓意“大婚動了”,表示著這青年人來年婚事會有結果了。
訂婚以後,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後,就要準備迎娶了。東北的廣大農村地區,有農曆冬臘月娶媳婦的習俗。這主要有以下原因。冬天,賣了餘糧和一些農產品後,是農民一年中最有錢的時候;還有,一些人家也還有娶個媳婦過大年的傳統思想,圖個喜慶吉利。
農村娶媳婦也有自己殺豬的。自己殺豬經濟實惠,除了娶媳婦辦酒席用之後,也好剩下過年吃。一般人家娶媳婦都是置辦三天。第一天,就是搭“喜棚”,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裏搭個喜棚。再有就是殺豬,做一些準備工作。這一天沒有外來的客人。都是家裏的直係近親屬,東北叫“坐堂客(qi䛩”,什麽叔叔、姑姑、姨姨、舅舅、表哥表姐等等。這些人來,不光是做客,主要的也是來幫忙的,我們東北就叫“落(l㠯)忙”。這些人負責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個活兒。這一天,也不正式的“放席”,廚師隻作六個菜或八個菜,簡單一點,因為都是家裏人吃。第二天,就有外來的客人了。這就要正式的“放席”了,這一天就要有“落頭忙”的,也就是在“落忙”的裏麵,他是“頭兒”,領班兒的。類似於今天的司儀,也叫“支客人”。這個角色可是很重要的,婚禮辦得順暢不順暢,那全要看他的指揮能力了。因為東家此時會忙得暈頭轉向。而“落頭忙”就是東家的全權代表,此人極富有經驗。這一般都是村裏多年來大家認可的人物,家家辦事都要請他來主持。這一天,還要設禮賬,把接到的禮金一一記錄,以後好記著來往。第三天,這天是正日子,就在這天迎娶新娘。在過去,都是女方送親。送親的車天蒙蒙亮就出發了,要趕在天亮之前到婆家。送親的人數應該是單數,回來時是雙數。姑娘上車,就叫做“上轎”,要由娘家哥哥抱著上轎,這叫做“抱轎”,沒有親哥哥的姑娘,就由表哥哥代勞。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帶隊。那時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親的。結婚典禮時,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,在酒席前說一些客氣話。無非是姑娘還小,不懂事,要男方多多包涵。對姑娘說,要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等等。女方家族中,也要安排一個小男孩“壓轎”,到婆家後,要得到一筆“壓轎”錢。到了婆家,新娘不能馬上隨便下轎。要在車門下麵墊上一個高粱口袋。新娘要踩著高粱口袋下轎。預示著將來的生活會越來越高。過去,還有邁馬鞍子,過炭火盆的,新娘的懷裏要兜著用紅布條綁在一起的斧子和兩棵大蔥。寓意著有福和過日子充足充裕。新娘還要蒙上紅蓋頭,一些同齡的小夥伴,就用拌上五彩紙屑的五穀糧,往新娘身上拋灑,有的調皮的孩子,就使勁地打新娘。這時,那姑娘的夥伴,年輕的伴娘就要掩護新娘,“且戰且退”,往洞房裏走。這時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紅蓋頭,搭在洞房的房門上,不可帶著進洞房的。傳說,那樣不吉利。新郎這天也有特別的裝束,那就是披紅。所謂的披紅,就是一些近親,新郎的三姨二姑媽給新郎披紅布,一般都是用紅被麵代替。這也有講究,披得越多就越好,人氣越旺。
進了洞房後,炕上要鋪一床新被,新娘和新郎要搶著坐在上麵,誰坐的麵積大,將來誰最有福氣,這叫做搶福。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。接下來就是新娘洗臉梳頭。這洗臉,要滿滿的一盆水,盆裏要放上一些硬幣。娘家來的一位小姑娘,要給掛幔帳。這事,婆家是要給勞務費的。接下來,就是坐席。席間就是新郎和新娘給來賓敬酒,新郎引薦認識一些親戚。此時,“支客人”要全程陪著。答複“娘家客”一些問題。此時“娘家客”有著絕對的至高無上的地位,婆家生怕哪點招待不周,被人家挑理。吃完飯後,總算“三拜九叩”忙完這一段了。娘家人要走了,還要給娘家拿上四雙碗筷和一塊肉,這叫做“離娘肉”。終於打發娘家人走了,公公婆婆此時長出一口氣,總算把媳婦娶到家了,臉上還是喜氣盈盈的充滿笑意。
晚上還是一樣的鬧洞房。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。無非是一些姑娘小夥戲弄新娘新郎。晚上,還要給新娘做一碗寬寬的麵條,叫做寬心麵。意思是新媳婦不要想念娘家,心裏寬寬的不上火。有的人家,晚上還要請一位漂亮的惹人喜愛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,叫做壓炕。希望新人將來也生個胖小子。
然後就是三天回門。當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,新娘還不能在婆家過,要到一些直係親屬家去“躲燈”,迷信傳說那三天,新媳婦不能看見婆家的燈,否則,方公公。就是對公公不吉利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